2024-04-19 12:17:13
[返回文投会首页] 加入收藏
 
200
 
九鼎文投会首页 | 九鼎文投会简介 | 第一届九鼎文投会 | 参展申请 | 商务合作 | 会务联系 | 全国展会信息 | 展讯免费发布 | 中心首页
名•艺术 | 名•画家 | 名•书家 | 名•画廊 | 名•画院 | 名•博馆 | 名•陶瓷 | 名•紫砂 | 名•珠宝 | 名•玉器 | 名•摄影 |
名•影视 | 名•网络 | 名•动漫 | 名•民艺 | 名•拍卖 | 名•典当 | 名•创意 | 名•企业 | 名•金融 | 名•赏石
  九鼎文投会首页 >> 官方动态
把握“文化经济”发展的新契机
2012-07-14

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发展的今天,一国要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把握世界进步潮流和发展态势,打造顺应发展趋势的广阔平台,实现资本、技术、信息和文化的跨界整合。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继续增强经济力和政治力的基础上,越来越注重文化力的重要作用。

“文化经济”的基本内涵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配性要素;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越来越强;文化已深深融入经济之中,生产力可以借助文化的力量实现质的提升;提高文化产业的比重正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所谓“文化经济”,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文精神为先导、以科学为依托、以高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经济。它在本质上要求根据社会结构体系内部的有机联系,将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协调统一发展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设计中。

“文化经济”的出现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日益交融、彼此渗透、相互促进的现象,揭示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文化经济”是对知识经济的提升,其内容不仅有科学、技术等智力因素,还有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精神因素;不仅包含科学精神,还体现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观渗透在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中;经济伦理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精神、智力因素成为生产力的组成要素;文化附加值成为物质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

“文化经济”是对资源经济的超越。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肯定和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的前提下,将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等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

推进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

过去,竞争主要被理解为物质的竞争和资源的竞争。物质资源与文化资源、经济力与文化力二者良性互动形成的合力作用并没有得到重视。以广东为例,上世纪70年代末,广东省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源和经济力的驱动。这种发展模式曾有效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强了经济活力。但在提升综合竞争力,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资源与物质资源相结合形成的综合优势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广东已具备了发展“文化经济”所需要的物质文化基础,国内外“文化经济”的发展也为广东提供了借鉴。因而,发展“文化经济”成为广东实现新跨越的契机。广东应抓住这一契机,努力推进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

推进经济“文化化”,要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依托。一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应突出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建立高新技术的有效转移和促进机制,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根本上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和水平。二是依靠专门科技人才和高智力资源,走集约发展的道路。三是加强新型工业化资源的科学规划、协调整合和综合利用,科学统筹生产力布局。建立科学有效的调控机制,严格控制工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四是在企业中倡导人文品格建设。五是催生能够在国际市场叱咤风云的企业家和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催生具有广东特色的国际知名品牌,构建具有鲜明岭南风格的经济文化,形成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

推进文化“经济化”,要以发展文化产业为枢纽,带动文化公益事业发展。目前,文化公益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活力和后劲不足的状况,而文化产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由于文化产业创新性强、生产规模大和市场运作灵活,因而具有不断再生和扩张的功能。以文化产业为枢纽,带动文化公益事业发展已成大势。一方面,应在保持对文化公益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的同时,充分利用文化公益事业长期积累的资源,从人才和物质技术基础等方面培育和支持文化产业的成长;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文化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外部支持和内在动力,提供产业化运作示范,从而带动和促进文化公益事业的发展。

发展“文化经济”,应确立文化产业在整个“文化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起来,打造广东“文化经济”体系。

加快文化产业的战略性调整。首先,确立“精神产业”的新理念。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机制,在全社会倡导“精神产业”的新理念。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努力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其次,规划和建设具有广东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的支柱产业门类。应重点发展智力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媒体产业、艺术产业和休闲产业等,并加大文化产业向其他产业的扩张和渗透,建立起完整、系统的文化产业体系。再次,科学规划和调整文化产业的生产力布局。根据广东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多层次性,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产品布局,在广州、深圳及珠三角地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产业带,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发展优势明显的文化支柱产业,还可设立文化产业试验区。在东西两翼和山区,集合力量嫁接国内外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发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一批文化名牌产品、文化企业集团和文化支柱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文化产业门类。实行内源性和外源性并重发展的方针,着力发展文化内涵丰富、附加值高的产品。增强原创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创作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加大投资,扩大增量,建设一批现代化程度高的文化企业,实现文化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用放大。注重精神产品的软性开发和素质升华,以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强有力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为发展“文化经济”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发展“文化经济”,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文化经济”重视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重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因此,发展“文化经济”,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根本上克服和纠正片面发展观。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衡量政绩的统计指标、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二是要树立科学的人才战略观。科学的人才战略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人才资源是推进“文化经济”建设的核心资源,“文化经济”是以人文和人才为基本要素的新型经济,它比以往任何时候和其他任何经济形态都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群体。推进“文化经济”建设,必须把实施人才战略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应摸清人才底数,制定适应广东“文化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战略规划,形成科学的育人才、引人才、选人才、用人才和留人才的机制和制度。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经济”的高度,重视吸引更多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提升党领导“文化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建立落实科学人才观的衡量标准、考核指标、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人才强省战略的顺利实施。三是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机制。制度建设和创新,是发展“文化经济”的根本保证。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失时机地推动各项改革,特别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改革。